《每周要闻精选》(2018.8.20-8.26)
发布时间:2018-08-27
内容结构一、全球财经要闻
1. 中美第二批互加关税清单生效,中方向WTO提起诉
2. 美联储纪要:有信心继续加息,担心贸易争端
3. 欧元区:生产疲软,信心下滑,是否延续宽松货币政策存争议
4. 日本:出口消费疲弱,通胀停滞不前
二、国内财经要闻
1. 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会议
2. 国务院连续召开会议,讨论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问题
3. 基建投资增速下半年有望回稳
4. 加速培育新动能成稳外贸发力点
三、金融发展动态
1. 人民币兑美元宽幅波动,央行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1
2. 资金面转向平稳偏松,央行前瞻部署平衡月末流动性供给
附:上周重要数据
1. 7月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4.9%
2. 7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8%
3. 上半年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2.5%
一、全球财经要闻
1.中美第二批互加关税清单生效,中方向WTO提起诉
继首批对340亿美元产品加征关税落地后,中美互相对第二批160亿美元产品加征25%关税也正式生效。
美国东部时间8月23日起,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279项约16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中方立即予以同等回击:决定自北京时间8月23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约160亿美元的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当天就美国对160亿美元中国产品征税发表谈话称,美方一意孤行,于8月23日在301调查项下对自中国进口的160亿美元产品加征25%关税,明显涉嫌违反世贸组织规则,对此,中方将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项下就此征税措施提起诉讼。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中国于8月23日在世贸组织起诉美国301调查项下对华160亿美元输美产品实施的征税措施。
点评:
8月23日,美国对中国第二批16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如期实施,中国进行了对等反击,并于当日在世贸组织提起对美国此举的诉讼。
在此之前,受美方邀请,中美“就关注的经贸问题进行了建设性、坦诚的交流”,但并未取得进展。新闻通稿称“双方将就下一步安排保持接触”,预计双方将继续维持“边打边谈”的状态。目前美国对第三批价值2000亿美元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听证会即将结束,征税措施可能在9月生效。
贸易战无赢家,互征关税将对双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美国方面,随着中美贸易战不断加码,企业将被迫调整供应链和定价,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受到的影响逐渐明显。目前美联储已将贸易摩擦视为主要的经济风险。
中国方面,近期经济数据已开始走弱,经济运行面临“稳中有变”态势。政治局会议要求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近期,财政部表示将密切关注就业状况,对受影响企业员工的再就业和生活困难等提供公共财政领域的资金帮助。发改委称将密切关注中美贸易摩擦对高科技行业的影响,会坚持中国的创新战略。针对显著变化的内外部形势,在稳定经济的同时,我国还应加快改革步伐。
2.美联储纪要:有信心继续加息,担心贸易争端
8月22日美联储公布8月议息会议纪要。纪要显示,多位联储官员认为,若数据继续支持目前预期的美国经济前景,可能很快适合再加息,货币政策立场仍宽松这一措辞将很快不适用。全体与会官员指出,贸易分歧和贸易措施是重要的经济风险源。
多位与会者认为,如果未来数据继续支持他们目前的经济前景,可能很快适合迈出撤除宽松政策的又一步。与会者总体预计,进一步循序渐进”加息“将和持续扩张的经济活动、强劲的市场环境和接近2%这一联储中期对称性目标一致。多位与会者重申,实际利率路径将最终取决于未来的数据,以及数据怎样体现经济前景。多位与会官员一致认为,联储会议声明的措辞货币政策立场仍然宽松’将很快不再适合。
在讨论经济活动前景面临的中期风险和不确定性时,联储官员暗示了关税给多个领域带来的危险。官员们总体仍认为,特朗普政府的财政政策和就业市场走强支持近期经济增长。全体与会官员均指出,持续的贸易分歧和已提出的贸易措施是不确定性和风险的重要来源。与会者认为,如果出现有关贸易政策的大规模持久争端可能对企业信心、投资支出和就业造成负面影响。而且关税大范围提高也会削弱美国家庭的购买力,可能降低生产力和干扰供应链。与会者还提到一些下行风险,包括房产市场大幅疲软、油价高涨新兴经济体严重下滑的可能性。
点评:
美联储8月议息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官员认为当前美国消费和投资稳固上升,劳动力市场继续走强,经济活动以强劲速度上升,美联储对美国经济近期保持强劲增长有较强信心。美联储表示只要美国经济增长处于正轨,就准备再次加息,这进一步推升了9月加息预期。
此外,会议纪要也显示美联储官员重点关注两项关键政策可能给美国经济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一是财政政策,有官员认为,财政政策和就业市场走强会带来更大范围或更持久的影响,将推动经济前景上行超出预期。但也有少数官员暗示,财政影响消退速度超出预期或者后期财政紧缩幅度超出预期均可能构成经济下行风险;二是贸易政策,美联储官员认为贸易是影响经济的主要不确定因素,因为大规模和旷日持久的贸易争端可能对企业信心、投资和就业产生不利影响。
近期美联储官员的表态彰显了美联储内部对于未来加息节奏的分歧。亚特兰大联储主席Bostic表示依然倾向于2018年加息三次;达拉斯联储主席Kaplan表示,加息对经济增长的阻碍正在浮现,美联储可能已经接近加息周期的尾声,美联储再加息三次就能达到中性利率;芝加哥联储主席Evans表示,美联储可能需要将利率提高至“有些限制性”的水平,以对抗财政刺激措施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在刚刚结束的杰克逊霍尔会议上,鲍威尔表示,循序渐进加息能避免行动过慢或过快,若薪资和就业增长继续强劲,可能适合进一步加息。预计未来美联储或根据美国经济发展以及国际形势进展情况相机抉择今年四季度及明年的加息节点。
3.欧元区:生产疲软,信心下滑,是否延续宽松货币政策存争议
8月23日,欧央行公布7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货币政策委员会认为欧元区经济表现符合预期,仍预计上半年的经济减速是临时性的,货币政策没有任何调整的必要,因此当时一致同意维持货币政策立场不变。
纪要显示,委员们对通胀的信心有所上升。欧洲央行执行董事会成员Peter Praet认为通胀已经逐渐显现出一些势头,决策层也越发相信,在经历了多年的通胀疲软之后,欧元区的物价压力将很快恢复到更稳定正常的水平。欧元区经济的强劲势头支撑起委员们的信心,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中期通胀率将接近但略低于2%的目标。在定价链的早期阶段,薪资水平和价格压力不断上升,进一步支撑了这种信心。
但委员们也指出,与国际因素有关的不确定性依然很高,尤其是涉及到贸易保护主义所带来的威胁,以及贸易紧张局势恶化的风险。紧张局势不仅是指施加关税带来的影响,还可能会导致遍及全球的信心下滑。
生产方面,欧元区8月制造业PMI指数回落至54.6%,不及预期的55.2%;服务业PMI指数为54%,符合市场预期;综合PMI指数为54.4%,低于预期的54.5%。
消费方面,欧元区8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1.9,预期-0.7,前值-0.6。
点评:
欧元区生产端仍疲软。8月欧元区制造业PMI回落至54.6%,不及预期值55.2%和前值55.1%,创21个月以来新低;服务业PMI由上月的54.2%回升至54.4%,持平预期值,仍为近期较低水平。
消费信心显著下滑。8月欧元区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为-1.9,远不及预期值-0.7和前值-0.6,创15个月以来新低。
贸易方面,上周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公开集会上宣称“要对从欧盟进口到美国的每辆汽车征收25%的关税,”这一表态与7月25日美欧达成的贸易共同声明大相径庭,显示出美欧贸易局势仍难言明朗,未来谈判过程中恐将反复与波折不断。
货币政策方面,最新公布的7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主旨与6月基本保持一致,强调为了使欧元区通胀率长期维持在2%的目标水平,欧央行在2019年夏天前不会考虑加息。然而,上周欧元区成员国之间却就欧央行是否应延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出现分歧。一方面,由于意大利目前仍然受到主权债务问题困扰,担心欧央行年底退出QE会给其债市带来冲击,因此喊话欧央行希望能延长QE;另一方面,以鹰派立场著称的欧央行管委兼德国央行行长魏德曼不断敦促欧央行尽快退出QE。他认为,随着通胀迈向欧央行目标,“是时候开始退出非常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非常规政策措施了,特别是考虑到它们可能的副作用。经济好转与依然极度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形成鲜明对比”。
4.日本:出口消费疲弱,通胀停滞不前
2018年第二季度,日本GDP经季节调整后环比增长0.5%,经济表现好于市场预期。生产方面,日本8月制造业PMI初值为52.5%,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对外贸易方面,7月出口总额为67474亿日元,同比增长3.9%,增速较上月回落2.8个百分点;进口总额为69786亿日元,同比增长14.6%,增速较上月大幅提升12个百分点;实现贸易逆差2312亿日元。通胀方面,7月CPI同比上涨0.9%,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1%;核心CPI同比上升0.8%,与上月持平,环比下降0.1%。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Yoshihide Suga)称,无线运营商有着将无线费用降低40%的空间。日本希望通过削减家庭无线费用支出负担,以刺激家庭在其他领域的消费。日本政府数据显示,电信费用在家庭总支出中的占比在2017年上升至4.2%,其主要原因在于无线费用的上升。
点评:
得益于私人消费的改善、强劲的资本支出以及稳定的海外需求,日本二季度经济强劲反弹,经季节调整后GDP环比增长0.5%。但三季度经济仍然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其一,出口增速放缓。受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被美国征收新关税、去年同期发货量激增的影响,日本7月对美国出口下降5.2%,出口增速较上月大幅放缓。此外,全球尤其是中国需求走软,也不利于出口增长。
其二,国内消费疲软。7月份,扣除生鲜食品和能源价格的CPI几乎没有增长,物价上扬主要受能源价格上涨推动,民间消费增温因素影响不大,消除居民通缩心态任重道远。
对此,日本在继续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希望通过降低家庭无线费用支出负担来刺激其它领域的支出、积极调整对外战略增加出口、微调货币政策框架来缓解长期宽松政策积累的副作用。
由于物价长期低迷,央行2%通胀率目标的达成时间,在数度推延之后被彻底删除,未来3年的通胀预期也再次被显著下调。鉴于目前通胀仍无好转迹象,日本央行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的时间可能再度延迟。
二、国内财经要闻
1.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会议
8月21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会议。
李克强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西部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西部是我国发展巨大战略回旋余地,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重点难点。要按照向高质量方向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求,依靠改革开放创新,增强西部自我发展能力,为全国经济保持稳中向好拓展空间。
点评:
自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式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近年来西部部分地区经济增速下滑,增长遭遇瓶颈,整体上仍然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短板”。
在当前国内国际形势下,重视西部地区的全面开发,既可以为全国经济保持稳中向好拓展空间,也能够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基础。
我们认为,新一轮的西部地区开发,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西部大开发”应落实为“西部高质量发展”,聚焦于着力破解经济发展供给侧不平衡、不充分;二是将建设现代化政府治理体系作为下一阶段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三是将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创新驱动转变,作为引领西部高质量经济发展的主线;四是贯彻以人为本方针,积极实施鼓励生育和人才吸引政策;五是将生态保护及民生改善,作为西部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六是积极吸引外资企业,推动国企战略布局调整,大力发展民企,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七是加快提升金融供给体系,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八是以“一带一路”助力西部高质量发展,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2.国务院连续召开会议,讨论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问题
李克强总理8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推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政策落地见效。会议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有关部门出台实施了一系列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措施。为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就业稳、企业兴,会议强调,一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二要建立金融机构绩效考核与小微信贷投放挂钩的激励机制。三要坚持促发展和防风险并重,优化监管考核,增设小微信贷专项考核指标,使小微企业得实惠,禁止存贷挂钩、借贷搭售等行为,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信贷风险。
点评:
2018年以来我国经济面临的内外部不确定性增加,外部中美贸易战升级,内部金融去杠杆背景下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凸显。为应对近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新情况,近期政策层面作出了多项部署,主要可分为决策层、传导层和执行层三个层面。
第一层是决策层,即货币政策转向边际宽松。7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适度的社会融资规模和流动性合理充裕。
第二层是传导层,即如何调动金融机构向中小微企业放贷的积极性,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主要包括:8月10日,央行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疏通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8月11日,银保监会发布题为《加强监管引领 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的公告,以加大信贷投放为核心,提高小微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调整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等一系列措施;8月18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要求,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强化小微企业、“三农”、民营企业等领域金融服务。
第三层是执行层,即传导政策如何在实际操作上落地,以实现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目标。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在执行层面提出了相当多的政策,包括发展中小企业高收益债券、私募债;加快落实小微企业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政策;支持发行小微企业贷款资产支持证券等。
同时,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在传导层方面也提出了不少措施,包括建立金融机构绩效考核与小微信贷投放挂钩的激励机制;适当提高贷存比指标容忍度等。整体来看,目前政策层面已开始全面注重货币政策的传导和落地执行。结合国务院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提出的“对国有和民营经济一视同仁,对大中小企业平等对待”,预计未来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有望改善,所有制歧视问题有所缓解,中小微企业将为经济托底起到重要作用。
3.基建投资增速下半年有望回稳
年初以来,受PPP项目库清理、融资渠道收紧等因素影响,基建投资增速逐月回落。但近期的一些信号显示,这一趋势或在下半年缓解,随着财政政策转向和一批项目的推进,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回稳。
点评:
今年以来,基建投资呈逐月回落态势,不断刷新纪录新低,全口径基建投资单月同比增速已连续3个月负增长,其原因包括:一是随着我国发展思路由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速度已不再是政府追求的首要目标,依赖基建投资拉动增长的必要性下降;二是2017年来地方政府债务监管进一步加码,对地方政府违规举债的打击问责力度较以往更强;三是在2017年底以来的PPP清理过程中,逾万亿PPP项目被清减;四是2017年来金融强监管、去杠杆态势下,基建的表外资金来源急剧收缩,城投债也面临发行困境。受以上因素影响,基建投资增速节节下滑,成为拖累整体投资的主要因素。
进入下半年之后,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7月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将“稳增长”作为下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强调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的力度。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下半年基建有望止跌回稳。
从财政端来看,下半年财政支出进度将加快。财政部明确要求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意味着基建投资资金紧张状况将得到改善;发改委时隔一年后重启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审批,成为基建项目审批加快的信号;PPP项目整改接近尾声,退库高峰已过。
从货币端来看,央行、银保监会等着力疏通货币信贷传导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实体经济信贷投放力度,将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作为信贷发力的重点之一,并要求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满足融资平台公司的合理融资需求。
近期各地也开始加快基建投资进度。从行业投向看,预计交通、能源、水利、生态环保等领域的重点工程将加快启动;从区域板块看,乡村振兴、贫困地区、中西部相关的基建投资将加速;此外,与“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自贸区建设等重大发展战略相关的基建投资力度也有望加大。
4.加速培育新动能成稳外贸发力点
近期地方密集发布了前7月的外贸成绩单,显示出当前高新产品进口增长较快、民营企业贡献突出等亮点。围绕下一步稳外贸,国家部门和地方也已经开始密集部署,从为外贸企业减负,推进融资、通关便利,培育出口新动能、积极扩大进口等方面多措并举。业内专家指出,加速培育新动能正成为稳外贸发力点,稳外贸将从稳出口、扩进口、稳外资等多路推进。
点评:
7月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认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上半年我国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为-9.9%,是近两年来的最低水平,加上全球经济增长仍在减速、中美贸易摩擦尚未缓和,下半年外贸部门可能将会面临非常大的压力。
在此背景下,从国家层面来看,各部门纷纷为稳外贸创造积极条件。银保监会日前发布通知,明确提出做好进出口企业金融服务,发挥金融在稳外贸中的积极作用。商务部则表示,将聚焦“高质量”出口,推动转型升级,在内生动力方面着力培养出口竞争的新优势,突出技术、品牌、服务等新的核心竞争力。
从地方层面来看,各地开始从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双管齐下稳外贸。出口方面,除了传统的加快通关效率、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之外,各地还在支持外贸新业态发展、培育外贸自主品牌、强化金融信贷扶持等方面予以着力。从产品结构上看,机电等高新产品产品表现突出。前7个月主要出口商品中,陕西、四川、湖南等省机电产品出口增长分别高达53.7%、35.1%、20.9%,湖北、河北等省份也保持两位数增长。
进口方面,自7月1日大幅降低日用品和汽车的进口关税之外,11月份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是下半年的重头戏,目前各地也在为此积极准备。同时,在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的当下,我国大幅放宽市场准入、主动扩大进口,也向世界展示了支持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大国担当。
三、金融发展动态
1.人民币兑美元宽幅波动,央行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上周,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由6.8894上调至6.8710,累计上调184bp。
上周在岸即期汇率由6.8815升至6.8789,累计升值26bp。离岸市场即期汇率由6.8350升至6.8055,累计升值295bp。
一篮子货币方面,三大人民币汇率指数涨跌不一。根据外管局公布的数据,在2018年8月10日至8月17日期间,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由92.91降至92.78;参考BIS货币篮子的人民币汇率指数由96.21微升至96.22;参考SDR货币篮子的人民币汇率指数由93.09降至92.86。
点评:
上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经历了“先扬后抑”的过程。8月17至22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四个交易日上调,累计上调675bp,最高达到6.8271;此后两个交易日连续走贬,至上周五中间价报6.8710。
人民币汇率近期略有反弹,主要源自美元指数的高位回调以及央行的逆周期调节。一方面,中美贸易摩擦呈现升级态势、特朗普表态反对美联储加息以及美国国内政治面临严峻压力使得美元上升乏力。另一方面,我国外汇逆周期调控逐渐发力,有助于减弱市场对汇率贬值的单边预期。近期,外管局通报外汇违规典型案例21起,称对各类外汇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央行限制银行通过上海自贸区分账核算单元(FTU)向境外存/拆放人民币;在外汇掉期市场,央行也通过短期限回笼人民币融出美元的方式向市场提供美元流动性。8月24日晚,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公告称,8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行陆续主动调整了“逆周期系数”,以适度对冲贬值方向的顺周期情绪。此次“逆周期因子”的再次引入,意味着央行对于汇率的调控进一步升级,也体现了其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的底线思维。
短期来看,人民币汇率走势仍主要取决于美元指数走势。若美元指数确立回调趋势,则人民币贬值势头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缓解。此外,考虑到我国央行汇率干预经验丰富、工具储备充分,预计人民币汇率难以形成突破下行趋势,短期内仍以震荡走势为主。
2.资金面转向平稳偏松,央行前瞻部署平衡月末流动性供给
上周,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平稳偏松,各层次货币市场利率涨跌互现;利率债收益率比较平稳,信用债收益率继续上行。
资金投放量方面,上周央行共开展1700亿元逆回购,到期量1300亿元,净投放400亿元;8月24日,央行投放1年期MLF1490亿元。
货币市场方面,各期限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涨跌互现,其中R001下行22bp至2.41%,R007下行13bp至2.57%,R014上行13bp至2.88%,R021下行10bp至3.42%,R1M上行21bp至2.89%。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涨跌互现,其中DR001下行21bp至2.37%,DR007下行7bp至2.58%,DR014上行2bp至2.66%,DR021下行7bp至2.80%,DR1M上行38bp至2.90%。各期限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中短端品种下行,中长端品种上行,其中Shibor001下行19bp至2.39%,Shibor007下行4bp至2.61%,Shibor014上行14bp至2.75%,Shibor1M上行9bp至2.74%,Shibor3M上行7bp至2.87%。
利率债方面,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2bp至3.63%,10年期国开债收益率持平于4.21%。信用债方面,10年期3A+级中短期票据收益率上行16bp至4.74%,10年期3A级铁道债收益率上行15bp至4.73%,10年期3A级企业债收益率上行15bp至4.87%,10年期3A级城投债收益率上行15bp至5.10%。
点评:
上周,随着税期高峰度过,资金面转向平稳偏松局面。一方面,政府债券发行量近3000亿元,为今年来单周最大发行规模,对资金面影响偏负面;另一方面,前期央行连续暂停逆回购使得当前资金回笼压力较小,临近月末财政支出也开始逐渐发力,加上央行继续开展逆回购,月中资金面收敛趋势已经缓解,货币市场短端利率走低,跨月资金利率略有上行。
公开市场操作方面,上周央行于周初连续两日开展逆回购操作对到期量予以对冲,实现少量净投放;同时,继上周超额续作MLF与7月意外开展5020亿元MLF后,央行8月24日再次在无MLF到期的情况下实施1490亿元MLF投放,体现了释放中长期资金的意图,也意味着央行将提高开展MLF操作的频率。8月16日央行重启逆回购操作以来,仅开展7天逆回购,体现出维护短期资金面稳定、防止流动性过度宽松的意图,也表明央行希望在已无逆回购到期自然回笼资金的情况下,能够通过7天逆回购到期对MLF与国库现金定存等中长期资金投放及时实施对冲,从而更好地平衡流动性供给、优化供给结构。
本周将有1700亿元逆回购到期,到期压力温和。此外,本周即将迎来跨月,财政支出力度加大亦有利于流动性供给。央行此前已宣布将于8月27日进行1000元国库现金定存招投标,为本月超额续作。因此,虽然本周地方政府债券供给压力仍然较大,但鉴于央行已进行前瞻部署和提前谋划,预计本周资金面将保持中性偏松,央行可能继续实施逆回购净回笼,8月整体资金面仍将以充裕收尾。
附、上周重要数据
1. 7月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4.9%。7月份,实际使用外资50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9%,较上月加快14.6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的最大增速。1-7月份,我国实际使用外资4967.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实现稳定增长,并呈现出高技术制造业持续快速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自贸试验区增速远超全国、西部地区保持增长态势以及主要投资来源地对华投资势头良好等特点。目前我国利用外资处于调整期,新领域的开放和新投资方式的采用需要体制、政策等方面的调整,政策效应仍需时间释放。但基于我国稳定的投资环境、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吸收外资有望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2. 7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8%。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64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较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仍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1-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9.0%,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用电量增速放缓,与其增加值增速大体上保持一致;第三产业用电量增速最快,这主要是第三产业中与新技术有关的行业,特别是信息技术产业对电力的旺盛需求助推了第三产业用电量增长;受高温天气影响,居民生活用电也实现了两位数以上的较快增长。
3. 上半年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2.5%。上半年,我国居民旅游消费需求旺盛,品质提升与绩效改善趋势愈发显现,国内旅游增长稳定,入境旅游市场稳中有降,出境旅游市场平稳发展。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45万亿元,同比增长12.5%,红色旅游市场活跃;国际旅游收入618亿美元,同比增长2.8%,外国人在华旅游花费增速领先,香港基础市场出现负增长;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7131万人次,同比增长15.0%。上半年,我国旅游消费和投资保持旺盛,但出现增速放缓迹象。一、二季度,旅游经济运行综合指数(CTA-TEP)分别为119.11和115.93,分别较去年同期提升3.11和下降2.73个点;旅游产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30.81和128.05,同比和环比均有所下降。
(编辑:雨田师兄)
这里未来可能是本区域最专业的产业·金融·商贸知识库
东 吴 财 经
DONGWU CAIJING
全球视野|区域资源
聚焦苏州实体产业、金融、消费,专为创新者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