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要闻精选》(2018.8.13-8.19)
发布时间:2018-08-21
内容结构一、全球财经要闻
1. 中美重启磋商,贸易战或迎转机
2. 美国:国会下调增长预期,政府债务或破万亿
3. 欧元区:二季度GDP增速略有上调
4. 土耳其市场继续动荡,或将冲击新兴市场
二、国内财经要闻
1. 国务院常务会:以改革举措破除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障碍
2. 财政部:发布《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
3. 发改委:前7月钢铁煤炭去产能完成全年任务80%和50%
4. 多地开始实施鼓励生育政策
三、金融发展动态
1. 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9万亿元,M2同比增长8.5%
2. 美元指数高位震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承压
3. 税期扰动下资金面有所趋紧,专项债放量发行冲击加大
四、7月数据专题
1. 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保持6.0%不变
2. 1-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5%,民间投资同比增长8.8%
3. 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8%
4. 1-7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重回10.2%,销售面积增速同比回升至4.2%
一、全球财经要闻
1.中美重启磋商,贸易战或迎转机
8月16日,商务部消息,应美方邀请,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拟于8月下旬率团访美,与美国财政部副部长马尔帕斯率领的美方代表团就双方各自关注的中美经贸问题进行磋商。
中方重申,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做法,不接受任何单边贸易限制措施。中方欢迎在对等、平等、诚信的基础上,开展对话和沟通。
点评:
受美方邀请,近期中美谈判有望于近期再度重启。观察人士估计磋商大概率将于8月21-22日举行,恰好在新一轮160亿美元关税8月23日生效前。美方可能希望借本次磋商观察中方策略和态度。
商界和学界对磋商结果期望不高。相较于此前的谈判,本次出席的双方官员级别并不算高。美方由财政部牵头,而非贸易代表办公室,而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在接受CNBC采访时强调,“不应轻视特朗普政府的强硬态度”,也降低了公众的预期。但市场对本次磋商反响正面。消息对金融市场起到了一定稳定作用,特别是中国股市和人民币汇率也得到提振。
中美贸易摩擦最终解决还是要通过磋商谈判。谈总比不谈好,互征关税对双方经济增长和全球贸易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磋商显示了双方解决贸易纠纷的诚意,且不排除本次磋商为后续更高级别官员会面做准备的可能。
2.美国:国会下调增长预期,政府债务或破万亿
8月10日,美国财政部发布的公告显示,从去年10月到今年7月,美国预算赤字增加21%,达到6840亿美元。这一债务水平已达美国历史高位,仅次于2009年到2012年奥巴马政府用大规模财政支出挽救金融危机时候的水平。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表示,按照目前的规则,预计2020财政年度联邦预算赤字将超过1万亿美元。
8月13日,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发布最新一期经济展望,将2018年美国经济的实际GDP预期从4月份的3.3%下调至3.1%。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表示担忧贸易战叠加高通胀会伤及经济增长,同时认为美联储的加息步伐可能会放慢。贸易战是CBO此次下调增速预期的主要原因。CBO承认,“向更多的商品征收更高的关税,会加大通胀压力,不仅会导致国内购买力下降,还会提高国内生产的成本”。CBO预计在需求过剩的影响下,通胀年内将升至2%以上。
数据方面,7月美国零售销售环比0.5%,预期0.1%,前值下修为0.2%。新屋开工116.8万户,预期126万户,前值下修为115.8万户。7月份美国农产品出口价格指数环比下跌5.3%,创2011年10月以来最大跌幅。
点评:
美国经济近期保持强劲增长,尤其是二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环比达到4.1%,使市场对美国经济未来走势充满信心。但是,从中长期来看,美国经济能否保持强劲态势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发布的预测显示,美国经济增长很可能只是在今年加快,明年将放缓至远低于特朗普政府3%目标的水平。所得税下调、政府支出增加、民间投资攀升将促使美国今年GDP增长3.1%,超过去年的增长2.2%。但消费者支出以及农产品出口等提振因素在不久的将来可能消退甚至逆转,因此预计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美国经济强势增长将趋于放缓。
此外,美国政府的预算赤字未来可能成为经济威胁。美国财政部公告显示,从去年10月到今年7月,美国预算赤字增加21%至6840亿美元,已达到美国历史高位,并且如果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到2020年联邦预算赤字将超过1万亿美元。预算赤字激增的主要原因是特朗普政府实施减税政策以及大幅度增加福利和军事支出。赤字激增将使美国国债供应量增加,尤其是短期债务供给大增,有可能使美国政府在9月因触及债务上限而停摆,这将给中期选举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同时,随着美联储推进渐进加息,市场利率上行,联邦政府债务利息负担将进一步加重,或将给美元汇率、通胀稳定性和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
3.欧元区:二季度GDP增速略有上调
经济增长方面,8月14日,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0.4%,较初值0.3%有所上调,市场原本预计为与初值一致;同比增长2.2%,较初值2.1%也有所上调。德国二季度经济增长率好于预期,环比增速达到0.5%,主要得益于民间和政府支出的增加,设备投资和建筑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走强。经价格调整后,德国外贸呈现出口不断增长、进口增长势头更加强劲的特征。
经济景气度方面,欧元区8月ZEW经济景气指数由低位止跌回升至负11.1,远胜7月续降至负18.7;8月经济现况指数由7月的36.2降至30。德国8月ZEW经济景气指数-13.7,预期-21.3,前值-24.7;8月ZEW经济现况指数72.6,预期72.1,前值72.4。
生产方面,欧元区6月工业产出环比降0.7%,预期降0.4%,前值由1.3%修正为1.4%;同比增2.5%,预期增2.4%,前值由2.4%修正为2.6%。
贸易方面,欧元区6月未季调贸易帐录得225亿欧元,预期180亿欧元,前值165亿欧元;季调后贸易帐167亿欧元,预期169亿欧元,前值169亿欧元。
点评:
经济增长方面,受德国经济良好表现提振,欧元区二季度GDP环比和同比增速分别较初值上调0.1个百分点至0.4%和2.2%,好于市场预期。
经济景气度方面,美欧7月达成的贸易战“停火”协议积极影响显现,企业对欧元区经济的悲观情绪略有缓和,促使8月欧元区和德国ZEW经济景气指数均较上月大幅回升。
生产方面,欧元区5月工业产出指数环比下降0.7%,不及预期值-0.4%和前值1.4%,为2016年6月以来次低水平;同比增长2.5%,好于预期值2.4%但略低于前值2.6%。
贸易方面,欧元区6月未季调贸易顺差255.1亿欧元,略低于去年同期的255.9亿欧元,但大幅好于预期的180亿欧元,显示出欧盟可能比预期更好地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金融方面,受土耳其里拉大幅下挫影响,市场担忧欧元区银行对土耳其的贷款可能出现大面积坏账。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三国银行的外国贷款占土耳其银行资产的40%以上,而意大利、和西班牙今年以来已因自身政局不稳而致其国债收益率大幅上升。如果土耳其里拉继续暴跌并使这三国银行对其的贷款出现大规模违约,则可能增强欧央行宽松货币政策延后的预期。
4.土耳其市场继续动荡,或将冲击新兴市场
8月10日,特朗普宣称将对从土耳其进口的钢铝产品加倍征收关税;同日,埃尔多安在《纽约时报》撰文称,近期美国对土耳其的制裁,是不合理的和不可接受的。当天土耳其里拉创下2001年土耳其金融危机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8月13日,土耳其央行发布声明,为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如有需要,央行将为银行提供所需的流动性,同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250个基点。里拉开始“收复失地”。
8月15日,土耳其宣布对一系列进口自美国的商品征收额外关税,土美两国目前紧张关系的再次升级。同日,美国白宫新闻发言人Sanders强硬表态,认为土耳其的反制措施是“错误行动”;即使土耳其释放美国牧师,美国也不会取消钢铝关税,因为其依据是国家安全,但是会考虑取消对土耳其的制裁。
8月16日,鉴于土耳其法院拒绝释放美国牧师,美国财政部长努钦警告称,华盛顿准备对土耳其实施更多制裁。里拉再度贬值,市场继续动荡。
点评:
土耳其金融市场持续动荡,股债汇持续下跌,表面上是因为美国的制裁,根源则是其自身经济存在的长期贸易赤字、债务结构恶化、经济下行、通胀高企等严重问题。
目前土耳其正试图从经济和外交两条战线突围。一是制定计划以解决通胀及经常项目逆差存在的薄弱之处,缓解通胀是首要任务。二是加强与欧盟、俄罗斯以及卡塔尔等国的联系。近期默克尔表示希望看到土耳其经济繁荣,马克龙表示将向土耳其提供相应支持,卡塔尔表示将提供150亿美元经济支持等。
近期,美土两国互信程度持续走低,但作为北约中唯一的中东国家,土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土美关系恶化主要由于美国牧师被羁押和美国钢铝征税两个问题。美国钢铝关税并非只针对土耳其,而是所有国家,通过协商至少有可能降低关税至正常水平,真正考验两国智慧的是美国牧师释放问题以及如何维护盟友关系。
土耳其危机产生很大的外溢效应。欧洲和新兴市场受到牵连。由于其对土耳其存在较大风险敞口,欧洲银行股下跌,欧元、英镑贬值。受避险因素推动,阿根廷比索、南非兰特、巴西里尔和墨西哥比索等新兴市场货币均受到拖累。
新兴市场的脆弱性已成为市场关注焦点。美国经济增长强劲、美元升值、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等多种因素正在导致资本回流,新兴市场面临挑战。从通货膨胀角度,阿根廷的形势比较严峻,容易形成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的恶性循环。从资本流动角度,近期南非、印尼和埃及等国资本流出规模较大,可能受到传染。
二、国内财经要闻
1.国务院常务会:以改革举措破除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障碍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吉林长春长生公司问题疫苗案件调查情况汇报并作出相关处置决定;部署以改革举措破除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障碍,激发经济活力和动力。
点评: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促进民间投资,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通过拓宽民间投资空间、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释放民营经济活力,并取得了积极成效。1-7月份,民间投资同比增长8.8%,高于整体投资增速3.3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60%以上,对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都产生了推动作用,民营企业投资信心和意愿均有所增强。
与此同时,针对民间投资的隐性障碍依然存在,企业运营成本仍然偏高,有些政策落实不到位。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四项要求,以进一步加大改革和政策落实力度,巩固民间投资向好势头。
一是放宽市场准入。降低民间资本进入重点领域的门槛,取消和减少阻碍民间投资进入养老、医疗等领域的附加条件,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是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在环保、交通能源、社会事业等领域推出一批有商业潜力的项目,在特定领域帮助解决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的难题,积极支持民间资本控股,这也有利于降低政府部门的债务负担和债务率。
三是落实好减税降费措施。今年减税降费力度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让企业轻装上阵、聚力发展。
四是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通过推动机制创新、加大政策扶持、完善激励措施等方式,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银行保险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
2.财政部发布《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
为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财政部8月14日发布《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专项债券对应项目主管部门,加快专项债券发行前期准备工作,项目准备成熟一批发行一批。
点评: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7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性,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预调微调、定向调控,要求“财政政策更加积极”:一是通过进一步减税来降低企业负担,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二是保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财政支出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三是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和使用进度。
针对第三点,财政部发布《意见》,安排各省级财政部门做好今年后续专项债券发行工作,以更好地发挥专项债券对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的作用。
一方面,要加快专项债券发行进度。各地9月底前累计完成发行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80%,剩余额度则主要放在10月份发行。今年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3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500亿元,但上半年仅发行3673亿元,尚有近1万亿须在今年年底前发行完毕;另一方面,要加快专项债券资金拨付使用。各级财政部门需及时安排使用专项债券收入,加快专项债券资金拨付,防范资金长期滞留国库,尽早发挥专项债券使用效益。
此外,《意见》还提出了四项要求:其一,提升专项债券发行市场化水平,地方财政部门不得以财政存款等对承销机构施加影响人为压价;其二,优化债券发行程序。省级财政部门应当不迟于发行前7个工作日,与发行场所协商地方债券(包括一般债券、专项债券,下同)发行时间,发行场所原则上应当按照“先商先得”的方式给予确认;其三,简化债券信息披露流程。省级财政部门需及时披露地方债券发行相关信息,不再向财政部备案需公开的信息披露文件;其四,加强债券信息报送,包括地方债券发行时间、规模、品种和期限结构等计划安排。
3.发改委:前7月钢铁煤炭去产能完成全年任务80%和50%
8月16日,发改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出席,介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关于钢铁去产能,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蔡荣华介绍,今年开展的主要工作一是持续深入推进钢铁去产能;二是加强对各类举报线索的督查核查,一类是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一类是严禁违法违规新增产能;三是开展化解钢铁过剩产能,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的专项抽查;四是加强钢铁去产能国际交流合作。
点评:
据发改委公布数据,今年1-7月,钢铁与煤炭作为去产能两大重点行业均完成过半以上任务,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同时应看到,我国去产能工作仍处于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期”,高质量的供给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化解过剩产能的成果仍需巩固,未来应继续坚定不移把化解过剩产能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进一步推动相关企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
钢铁去产能方面,一是要继续处置好“僵尸企业”,并且把其作为去产能工作的重要抓手,不断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二是培育优质产能,充分利用产能置换、指标交易等市场化手段,加快形成一批工艺先进、生产效率高、资源利用效率高、环境保护水平高、安全保障能力强、单位产品能耗低的优质产能,把结构调整过来;三是加快推进技术进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把钢铁质量的稳定性、先进高端钢材的品种、节能环保的新技术、关键共性技术等作为重点,加大研发力度,尽快取得突破;四是推动兼并重组,按照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原则,鼓励有条件企业实施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升整合优质产能,把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煤炭去产能方面,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打通去产能的制度梗阻,推动产能出清、债务出清和“僵尸企业”出清;二是要坚持破立结合,先立后破的原则,有序释放优质先进产能,不断增强安全、清洁、高效、稳定的煤炭供给能力;三是要强化土地、环保、能耗、安全理念,不断提升煤炭行业法治化水平;四是要加快推进煤电联营和转型升级,进一步健全完善产能置换、中长期合同、应对煤价异常波动等一系列的长效机制,为煤炭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4.多地开始实施鼓励生育政策
近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题名为“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文章,探讨鼓励生育政策的落地,指出各地要把政策落到实处,引发热议。
此前,辽宁省政府出台文件,表示将完善生育家庭税收、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政策,探索对生育二孩的家庭给予更多奖励政策,成为第一个提出鼓励生育政策的省份。在辽宁省之前,包括天津、湖北宜昌、湖北仙桃、湖北咸宁、新疆石河子等全国多个地方已经出台了多项鼓励生育的政策。
各地鼓励生育措施主要措施包括加大医保支持,推行基本生育免费;延长产假、配偶陪产假;增加儿科、产科医护力量;推行弹性工作制,支持生育后重返岗位等四大类。除以上激励措施外,有些省份在进一步放开生育政策。比如,黑龙江省开展部分三胎尝试,陕西建议适时全面放开生育。
点评:
“生育率低、老龄化严重、人口外迁”是辽宁省人口形势的概括,而辽宁的状况只是当下中国的一个缩影。从全国范围来看,人口形势同时呈现出东北三省和直辖市低出生率,以及四川、湖南和安徽等省未富先老等问题。人口出生率较低、老龄化程度较高、缺乏人才吸引优势的地区,未来养老问题和发展压力将会增大。
面对人口压力,国家政策转向鼓励生育。2011年11月,各地全面实施双独二孩政策;2013年11月,单独二孩政策启动;2016年1月,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政策转变期间,各地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也有所放松。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两年多来,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虽有上升,但并未起到明显提振作用。
此后,各地的生育政策日趋积极,出台了多项鼓励生育措施。主要包括加大医保支持,推行基本生育免费;延长产假、配偶陪产假;增加儿科、产科医护力量;推行弹性工作制,支持生育后重返岗位等四大类。
从世界范围来看,人口的增长率、生育率,基本都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负相关的对应关系,即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的增长越趋缓,人们的生育意愿越低。其背后驱动因素包括养育成本较高、托育资源缺乏、职业发展压力以及个人生活观念的转变,导致人们生育意愿自然降低;鼓励生育政策较大程度上可以缓解部分阻力,但是短时间内提高生育率难度较大。
三、金融发展动态
1.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9万亿元,M2同比增长8.5%
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77.62万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比上月末高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3.66万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别低1.5个和10.2个百分点,为2015年7月以来最低;流通中货币(M0)余额6.95万亿元,同比增长3.6%。
7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36.35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比上月末高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3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130.61万亿元,同比增长13.2%,增速比上月末高0.5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持平。个人贷款新增634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768亿元,中长期贷款4576亿元,中长期贷款2017年5月以来首次出现同比正增加。企业贷款新增650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03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576亿元,票据融资增加2388亿元。
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0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556.41亿元。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1.29万亿元,同比多增3748.44亿元;新增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773亿元,同比多减559.73亿元;委托贷款减少950亿元,同比多减1113.10亿元;信托贷款减少1192亿元,同比多减2423.84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2744亿元,同比多减706.83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2237亿元,同比少383.55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75亿元,同比少360.60亿元。
点评:
7月M2增速超预期回升。从存款端来看,主要是受非银存款和居民存款超季节性拉动。M1增速大幅低于预期,下滑1.5个百分点,一方面反映了7月工业企业利润有回落压力,另外也和7月银行对企业的短贷低于季节性有关。M1-M2剪刀差自2月份以来连续6个月为负,且逐渐放大。
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超预期。个人贷款方面,短期贷款增长体现出高收益的信用卡贷款、消费贷等个人短贷广受青睐;长期贷款增长一方面体现出个人按揭需求较强,另一方面反应住房抵押贷款仍是银行优质资产。企业贷款方面,短期贷款同比下降较大,中长期贷款同比小幅增长,票据投放依然较多,贷款结构略有优化。
社融依然延续下行趋势。表外融资增量负增长继续对社融增量形成拖累。考虑到资管新规细则落地的影响将逐步显现,非标压降的速度有望减缓。社融存量增速有所回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央行完善社融规模统计方法,将“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和“贷款核销”新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
整体来看,7月M2增速较上月回升,M1增速创新低,剪刀差继续放大;口径调整后社融存量增速略有回升,新增社融继续回落;信贷投放力度加大,但整体需求走弱。下一阶段,如何实现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仍然是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
2.美元指数高位震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承压
上周,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由6.8395下调至6.8894,累计下调499bp。
上周在岸即期汇率由6.8574降至6.8815,累计贬值241bp。离岸市场即期汇率由6.8688升至6.8350,累计升值338bp。
一篮子货币方面,三大人民币汇率指数均出现回升。根据外管局公布的数据,在2018年8月3日至8月10日期间,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由92.69升至92.91;参考BIS货币篮子的人民币汇率指数由95.98升至96.21;参考SDR货币篮子的人民币汇率指数由92.91升至93.09。
点评:
6月中旬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经受了较强贬值压力,至今仍未缓解。自8月9日起,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6个交易日调贬,直至上周五中间价才结束连跌局面,上调52bp。
在此过程中,央行一直未对汇率进行市场干预,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保持增长。但监管层对于维持汇率相对稳定的态度是坚定的,近期通过多种渠道引导汇率市场预期,促进外汇市场自我平衡。具体来看,7月初,央行行长易纲和外管局局长潘功胜分别表态,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8月3日,央行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重新调整为20%,旨在平抑汇率顺周期波动。上周,央行上海总部通知,上海自贸区各银行不得通过同业往来账户向境外存放或拆放人民币资金,增加了人民币做空成本。
近期人民币贬值的原因,主要源于美元的持续强势。上周土耳其仍是国际金融市场的风暴眼,土耳其里拉兑美元持续贬值,今年以来贬值幅度已经超过40%。由于土耳其同欧元区之间联系紧密,里拉的持续贬值可能引爆欧洲银行业坏账风险,进而导致欧元陷入新的下跌周期,并进一步推高美元指数。
此外,上周港元也连续触及“弱方兑换保证”,香港金管局两日四度出手保卫港元汇率,15及16日合计买入约168亿港元。此次港元兑美元贬值的主要原因是港元资金需求下降、港美息差再次攀升以及大型IPO后香港部分资金流出有关。自2018年年初以来,受美联储加息、资金回流美国等因素提振,美元3月期Libor从年初的1.69%一路上升,本月初最高升至2.35%,而Hibor虽然在4月香港金管局出手后一度大幅上升,但在7月25日涨至2.10%后直线下滑,上周最低下滑至1.80%。香港和美元拆息息差的不断扩大导致市场通过抛售港元换取美元进行套息获利的交易增加。
金融危机后,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大规模的货币宽松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套利交易资金大规模流向新兴市场。但随着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开始正常化,资金开始回流,新兴市场金融稳定压力增大。若美联储维持加息路径,9月继续加息,包括人民币在内的新兴市场货币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增加,全球金融市场也将面临更严峻考验。
3.税期扰动下资金面有所趋紧,专项债放量发行冲击加大
上周,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有所趋紧,各层次货币市场利率普遍上行;债券市场收益率小幅上行。
资金投放量方面,上周央行共开展1300亿元逆回购,到期量为0,净投放1300亿元;8月15日MLF到期3365亿元,央行续作1年期MLF3830亿元,通过MLF净投放465亿元;8月16日央行开展12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招投标。
货币市场方面,各期限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除21天期品种外均以上行为主,其中R001上行77bp至2.63%,R007上行43bp至2.70%,R014上行40bp至2.75%,R021下行3bp至3.52%,R1M上行3bp至2.68%。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全面上行,其中DR001上行76bp至2.58%,DR007上行34bp至2.65%,DR014上行48bp至2.64%,DR021上行74bp至2.87%,DR1M上行6bp至2.52%。各期限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全面上行,其中Shibor001上行75bp至2.58%,Shibor007上行22bp至2.65%,Shibor014上行14bp至2.61%,Shibor1M上行3bp至2.65%,Shibor3M上行2bp至2.82%。
利率债方面,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10bp至3.65%,10年期国开债收益率上行9bp至4.21%。信用债方面,10年期3A+级中短期票据收益率上行6bp至4.58%,10年期3A级铁道债收益率上行6bp至4.58%,10年期3A级企业债收益率上行11bp至4.72%,10年期3A级城投债收益率上行11bp至4.95%。
点评:
上周,资金面最宽裕的阶段已经过去,各层次货币市场利率连续上扬,尤其是后半周出现快速反弹。一方面,上周正值税期高峰,8月15日税期扰动达到最大;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逾2000亿元,为今年以来单周次高发行量,发行进度显著加快。此外,上周还有3365亿元MLF到期,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资金面逐渐趋紧。
为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时隔19个交易日再度重启逆回购操作,投放1300亿元资金予以对冲,同时对到期MLF实施超额续作,净投放465亿元,以补充中长期流动性。此外,央行适时开展国库现金定存招投标,系8月8日到期国库现金定存的延期续作,体现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削峰填谷”操作的灵活性。
本周逆回购到期1300亿元,无MLF和国库现金定存到期,且税期高峰已过。但地方政府债券将继续放量发行,本周计划发行量已超过2200亿元,将成为今年来发行规模最大的一周,债券缴款对资金面有一定负面冲击。因此,预计本周资金面将呈中性略偏紧格局,央行或将继续实施逆回购操作以维护资金面平稳。近期财政部发文要求加快地方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各地9月底累计完成新增专项债券发行比例不得低于80%。预计8、9月专项债券供给压力较大,对资金面有一定收紧压力。
从7月货币信贷数据来看,M1与M2增速之差进一步扩大,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继续同比下降,可见实体经济流动性收缩尚未改善,这仍需要银行间市场流动性保持均衡偏宽松状态,为提振实体经济融资营造良好的流动性环境。在保障流动性总量供给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进一步疏通资金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一方面加强对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政策引导与激励,另一方面加快改革以激发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稳定市场预期和信心,增强信贷供求双方的意愿和能力。8月18日银保监会再发文强调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促进金融机构发力小微、“三农”、民营、基建、消费金融、进出口等方面的融资需求和金融服务,全面涵盖当前融资难的实体经济重点领域,为“宽信用”指明了方向,有利于疏通货币信贷传导梗阻,稳定经济增长。
四、7月数据专题
1.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保持6.0%不变
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0%(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与上月持平,比上年同月下降0.4个百分点。从环比看,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48%,增速比上月回升0.13个百分点。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增速较1-6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与上年全年持平。
点评:
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不及预期的6.3%,与上月持平,比上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为年内较低增速;环比增长0.48%,较上月回升0.13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分行业增加值增速涨跌各半。7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5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较6月份减少2个。17个主要行业中,9个行业增加值增速较6月上升,8个下降。
分产品看,主要工业品产量增速涨跌互现。上游原煤产量增速大幅下滑,出现年内首次负增长,原油加工量增速大幅回升至2017年10月以来高点;中游的钢铁、有色、水泥、化纤产量增速均回升,仅乙烯微降;下游汽车产量增速持续大幅回落。
7月工业生产平稳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受季节因素影响,工业生产放缓。今年夏季我国普遍高温多雨,企业检修维护设备使生产进入淡季。官方7月制造业PMI中的生产指数为53.0%,较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7月发电量同比增速由上月的6.7%降至5.7%,连续第二个月回落;高炉开工率、六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以及日均粗钢产量同比增速等高频指标均较上月下降,显示7月工业生产景气度下滑。
另一方面,外贸情况表现稳健,进出口双双回升。7月份出口(按人民币计)同比增长6%,较上月3.1%的增速大幅回升,为年内次高水平。出口增速回升一定程度上拉动企业加快生产,相应的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8.7%,较上月大幅回升5.9个百分点,为年内高点。进口同比增长20.9%,较上月6%的增速大幅回升,为年内次高水平。此外,去年7月工业增加值为6.4%,低于同年6月1.2个百分点,为近年来月度较低点,同期基数偏低,加之今年7月较去年同期多1个工作日,整月有效生产时长高于去年同期,助推今年7月工业增加值在生产放缓的情况下总体保持平稳。
从高频数据来看,8月上旬工业仍显动力不足,发电耗煤增速下滑、高炉开工率降至5月以来新低,加之中美贸易摩擦未见改善,节能环保督查将进一步限制工业企业生产,预计三季度工业增加值仍将保持低位徘徊。
2.1-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5%,民间投资同比增长8.8%
2018年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55798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比1-6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从经季节调整后的环比速度看,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43%。
点评:
1-7月投资同比增长5.5%,增速比1-6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2.8个百分点,为1992年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7月当月投资同比增长3%,增速比6月回落2.7个百分点。今年来投资增速逐月回落态势未改,政策边际放松对社会融资的提振尚未显现。
从三大支柱来看,基建投资继续拖累投资增速下行,制造业稳固复苏和房地产开发投资超预期改善则成为投资托底力量。经测算,全口径的基建投资同比增速已降至1.8%,较1-6月回落1.5个百分点;当月增速已连续3个月为负。基建投资继续探底,表明当前政策定力超出预期,并没有采取大规模刺激政策。制造业投资已连续4个月增速加快。新动能对制造业投资的带动较强,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高于制造业整体投资增速4.9个百分点,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仍然保持较高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显示出较强韧性,主要原因是土地和销售对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支撑仍然较强。
今年后几个月投资仍有下行压力。具体来看,基建投资可能止跌企稳。根据中央部署,下一步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将成为财政政策重点发力方向之一;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和使用进度将加快;对于融资平台公司在建项目的合理融资需求也将予以保障。制造业投资能否持续改善存疑。中美贸易摩擦对外贸带来的负面影响仍是威胁制造业回升态势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制造业扩张态势需进一步观察。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仍有可能渐进回落,此轮调控的决心和力度空前,房企资金链仍然承压。
3.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8%
2018年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73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1419亿元,增长5.7%。
2018年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752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81125亿元,增长7.3%。
点评:
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同比名义增长8.8%,较上月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较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首次低于GDP增速。
7月份,尽管汽车类商品进口关税下调和国内油价整体上调带动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消费增速分别较上月提高5.0和1.9个百分点,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仍出现小幅回落,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居住类消费增长放缓。其中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具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增速分别较上月回落1.8、3.9和13.7个百分点;二是与上月网购促销相关度较高的商品增速高位回落。其中,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日用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等基本生活类商品增速分别较上月回落3.5、4.5、1.3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饮料类、烟酒类、化妆品类、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等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速分别较上月回落5.8、5.1、3.7、6.5和1.7个百分点。
8月份,一方面,汽车消费会继续增加。受二季度汽车市场平淡以及三季度厂商任务压力的影响,经销商将持续加大促销力度和降价幅度,以刺激消费者购车需求的释放,新车型的市场投放、新生入学等因素也会刺激购车需求。一系列促消费政策的落地,也会对消费形成有利支撑。另一方面,从大环境来看,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同比增速已经回落至6.6%,低于GDP增速0.2个百分点,加之前期居民杠杆率上行过快,将继续对消费构成压制。综合考虑,预计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将与7月份基本持平。
4.1-7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重回10.2%,销售面积增速同比回升至4.2%
2018年1-7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5886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比1-6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46443亿元,增长14.2%,增速提高0.6个百分点。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70.5%。
点评:
1-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重回10%以上;7月当月投资同比增长13.2%,是2016年11月以来最高水平。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较强韧性,主要原因是土地成交和楼市销售回暖带动投资回升。
地产销售连续回升,带动资金来源改善。目前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额累计同比增速均已连续3个月回升,主要源于热点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成交活跃。一是人才引进政策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购房需求;二是严调控下一二线城市的需求向三四线城市外溢;三是棚改货币化安置的支持效应在延续。在销售回升的支撑下,房企资金来源中的自筹资金和定金及预收款增速均超过10%,带动到位资金增速显著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外部融资收缩压力,使得7月当月资金来源同比增长17.8%,较6月回升14.8个百分点。
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相关指标呈全面回升态势。其中,建设指标继续显著回暖,房屋新开工面积继续高位回升;施工面积增速仍低于新开工面积增速,但回升态势明显,7月当月同比增速已接近新开工增速。土地市场仍然火热,1-7月本年购置土地面积累计同比增速较1-6月回升4.1个百分点,已与去年同期水平相近。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300城市土地市场数据,7月土地成交量显著增长,带动土地出让金继续实现高涨;各地区土地成交分化显著,三四线城市为主动力。
后续房地产投资增速仍有可能渐进回落。近期房企加快周转与资金回笼,到位资金有所改善,但政策趋严短期不会转向,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将逐步调整,到位资金中国内贷款和个人按揭贷款仍为负增长,房企潜在资金压力较大,将制约房地产继续扩大投资空间。
(编辑:雨田师兄)
这里未来可能是本区域最专业的产业·金融·商贸知识库
东 吴 财 经
DONGWU CAIJING
全球视野|区域资源
聚焦苏州实体产业、金融、消费,专为创新者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