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数据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创业创新 > 产业发展周报
产业发展周报

《东吴财经产业周报》(2018.2.25-3.3)

发布时间:2018-03-05

 内容简介  


一、产业洞察

1. 共享经济“中国模式”日渐成型,市场将快速增长

2. 制造业遭遇“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3. 节后楼市调控继续从紧,落地租赁政策成关键

4. 2018年所有省份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5. 中央多个部委及地方政府对“一带一路”倡议作出新部署

6. 电影产业有望再获资本市场青睐

二、国际速递

1. 全球电动汽车厂商积极抢占原料供应市场

2. 2023年全球安防与监控应用传感器市场总值预计将达120亿美元

三、产业快讯

1. 工信部公布第八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

2. 工信部发布第二批绿色制造名单

3. 四部门联合发文规范教育培训市场

四、行业数据

1. 2月份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PMI继续运行在景气区间

2. 1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稳中有降




一、产业洞察



1. 共享经济“中国模式”日渐成型,市场将快速增长

近日,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在京联合发布《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8)》。报告显示,我国共享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49205亿元,比上年增长47.2%;其中非金融共享领域交易额为20941亿元,比上年增长66.8%。共享经济领域融资规模约2160亿元,比上年增长25.7%。从市场结构看,2017年我国非金融共享领域市场交易额占总规模的比重从上年的37.6%上升到42.6%,提高了5个百分点;金融共享领域市场交易额占总规模的比重从上年的62.4%下降到57.4%,下降了5个百分点。

报告还提出,中国共享经济领域的创新创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全球共享经济创新者和引领者。截至2017年底,全球224家独角兽企业中有中国企业60家,其中具有典型共享经济属性的中国企业31家,占中国独角兽企业总数的51.7%。报告预测,未来五年,我国共享经济有望保持年均30%以上的高速增长。农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有可能成为共享经济的新“风口”。在积极鼓励共享经济发展的同时,针对实践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尤其是直接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量身定做监管制度成为大势所趋。


点评: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发展分享经济”,随后我国各级政府部门陆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搭建资源开放的共享平台,积极发展共享经济。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提出“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共享经济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热点。我国城市化进展带来高密度人口,对共享产品和服务有较为强烈的需求,同时,我国移动互联网普及程度和技术水平较高,具备共享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断完善,互联网与各行业加速融合发展,“分享、协作”的理念持续普及,共享经济将有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

建议商业银行积极谋划,把握共享经济发展带来的业务机会。一是深化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充分借助互联网企业的技术及数据优势,发挥自身在风险管理及物理渠道的优势,构建共享金融生态圈。二是强化共享经济应用市场研究,加大在出行、娱乐、医疗等应用场景对客户的支持和服务力度,为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实现金融服务场景化,以持续提升客户黏性。三是为共享经济领域优质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筛选市场需求大、用户规模持续增长、营业收入稳定的企业,为其提供资金托管、投贷联动、支付结算等多元化的服务。鉴于共享经济处在高速发展期,尚未形成成熟稳定的竞争格局,且行业受政策影响较大,商业银行在积极拓展共享经济业务的同时应注重防范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


2. 制造业遭遇“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融资难融资贵是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数据显示,2006-2016年,我国制造业的贷款比重从25%下降到16.2%。受此影响,我国制造业投资增幅从2012年起持续下滑,一直下降到2016年的4.2%,五年时间下降了27.4个百分点,持续时间之长、降幅之大,前所未有。2017年投资增速虽然止跌回升,但仅有4.8%。投资的疲弱低迷,对我国制造业的优化升级形成了严重制约。这一问题的形成,首先与新常态下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不适应有关,同时也反映出我国金融结构的不适应性。

一方面,我国制造业发展具有显著的“速度效益型”特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从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向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企业效益开始持续下滑。研究表明,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均值从2010年的12.9%降到了2015年的6.8%,而加权平均资产负债率则由2010年的58.2%上升到2015年的60.1%。2016年企业部门杠杆率仍高达165%,远高于90%的国际警戒线。另一方面,从金融结构看,当前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股票占到实体经济融资额的80%以上。这三种融资方式都具有典型的顺周期特征。经济形势好时,企业效益也好,银行乐于贷款,发行债券和股票也比较容易;经济形势不好时,企业效益下滑,银行出于风险防控考虑会惜贷、压贷甚至断贷、抽贷,发行债券和股票也变得困难。我国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金融结构,更适合之前的高速增长阶段,面对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同样也需要改革优化、创新发展。


点评: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基础。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制造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是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一方面需要金融回归本源,增强服务制造业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积极创造条件,为金融改革创新提供保障支持。新时代我国制造业发展,不仅需要金融提供有效的融资支持,也需要金融提供包括咨询、投资、财务管理等在内的一系列服务解决方案,实现从“融资”向“融智”的转变。

破解制造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需要商业银行根据制造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提供差别化金融支持。第一,实施差别化的信贷政策。要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改进优化信贷条件,支持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发挥好金融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推动作用;第二,大力发展产业链金融、融资租赁等与产业直接结合的业务模式,为产业链上的企业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促进技术装备升级换代;第三,积极探索股权质押贷款、投贷联动等服务模式,为制造业创新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金融支持;第四,着力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多元化的金融支持。


3. 节后楼市调控继续从紧,落地租赁政策成关键

节后,楼市调控继续,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超过40个城市与部门发布2018年全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发布政策内容超过50次。如三亚市发改委、住建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商品房销售价格备案管理的通知》,要求具备预(现)售条件的商品房销售价格备案,申请办理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备案总体均价和单套价格不能超过该区域2017年2月份同类型商品住房网签均价和单套最高价。《淄博市房地产市场调控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淄博新区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明确,淄博新区部分区域实施限房价、限转让措施。此外,包括北京、佛山、广东、福建、安徽、南京等全国多地的两会期间,均有多个委员提及房地产调控与房地产租赁。专家分析认为,预计后续还有城市出现政策调整,过去部分城市的“一刀切”政策并不利于市场平稳,预计更多城市将执行一城多策,调控多样化。相比2017年房地产调控以抑制楼市高烧,降温房地产市场为主,从2017年四季度开始到2018年,房地产调控将以落地各种政策为主,其中租赁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预计一直到2018年3月份,全国两会前后,租赁的各种配套政策都将是房地产相关政策的核心。


点评:

本轮房地产市场调控以来,在“房住不炒”的定位指引下,政策广度、力度与定力空前,市场显著降温,运行逻辑发生深刻变化。与此同时,城市间表现持续分化,各地调控的自主性、精准化程度更高。总体而言,当前一二线城市库存压力较小,政策着力于防止房价反弹、构建长效机制,而三四线城市受经济发展前景、地理位置、城镇化进程、去库存化周期等多重因素影响,市场分化更为严重,部分三四线城市仍有大量库存亟待消化,部分城市则面临新一轮的房价过快上涨压力,甚至同一城市的不同区域情况也大相径庭,因此,需要在去库存与控房价目标间寻求更加精准的平衡。春节前后各省市陆续发布的2018年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既体现了政策整体的连续性、稳定性,也体现了城市间的自主差异。对于租赁市场而言,不同城市的住房租赁需求也不尽相同,政策不宜简单复制推广,而应结合地方实际在构建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方面进行差异化探索。

商业银行一方面应积极适应房地产市场的新常态、新逻辑,密切关注市场运行走势及对上下游产业的影响,适当降低传统房地产金融业务集中度,防范市场波动风险;另一方面应加快研究建立住房租赁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形成一揽子方案,关注住房租赁企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趋势以及优质大型住房租赁企业的融资需求,为符合条件的住房租赁和开发企业发行债券、不动产证券化产品,稳步推进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以住房租赁为突破口拓展个人金融业务。


4. 2018年所有省份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在日前结束的2018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指出,2018年要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截至目前,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和宁夏等15个省(区、市)划定方案已获国务院审批。根据确定的时间表,2018年年底前,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勘界定标,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生态环保红线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也是构建国土空间布局体系的基础。2017年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已印发《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标志着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制度建设正式全面启动。


点评:

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目的是建立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对生态功能保障、环境质量安全和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监管要求,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均衡和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生态保护红线在2011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最早正式提出,是我国在生态保护实践中结合国情提出的创新性举措,对我国生态环保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已建议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体现了国家意志和人民意愿;其次,在近年来生态空间遭受挤占、环境问题突出、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的严峻形势下,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维护我国生态安全的客观需求;最后,我国幅员辽阔、生态区域类型多样、空间界线交叉,难免出现多头监管、管理低效等问题,红线管控、综合监控和构建监管平台,可以有效提高生态保护的管理成效。未来,我国生态环保事业将在政策支持和各方努力下加速发展,逐步实现“美丽中国”伟大梦想。

生态环保产业是我国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银行应持续关注环保科技和服务领域创新,重点支持具有品牌和技术优势的环保企业发展,支持生态功能区及监管平台建设,以绿色信贷、投贷联动、并购、上市、发债等综合化金融产品服务生态环保产业发展。


5. 中央多个部委及地方政府对“一带一路”倡议作出新部署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已经进入全面务实合作新阶段。进入2018年,多个部委对“一带一路”倡议作出新部署,还出台了“一带一路”相关行动规划。据商务部透露,今年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加强与有关国家战略和规划的对接;通过双边、多边等协定进一步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的水平;继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更新发布具体国家的投资指南;指导企业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环境保护部今年一开年就宣布启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和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将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建成遍及城乡、通达全国、连通世界的全球运输供应链,打造若干个与贸易强国、制造强国相适应的世界级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保监会与国家外汇管理局联手规范保险机构内保外贷业务,引导保险资金切实服务“一带一路”部署。

此外,一系列“一带一路”相关行动规划出台,包括气象局出台的《气象“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7-2025年)》、国家邮政局印发的《关于推进邮政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海关总署发布的《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大通关合作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而与此同时,在今年地方“两会”的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带一路”也是关键词之一。有关专家表示,“一带一路”倡议要全方位推进不仅要签署合作协议,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的总框架,中央部委的新部署及地方政府的新举措将会把互联互通的子系统进一步全部打通。


点评:

“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取得一系列重要政策进展。2014年成为国家三大战略之一,2015年完成顶层规划设计,2016年列入“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2017年实现由理论框架到战略规划、部署实施的跨越发展。进入2018年,15家中央部委和31省区市都就落实“一带一路”倡议进行了部署。从中央文件来看,这些文件的出台,一方面构建了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方向的全景图;另一方面也充分表明“一带一路”的推进已进入到分层、分条线的部署落实阶段。从地方政府举措来看,地方政府的政策推动更具自身特色,或是根据自身区位特点,提出推进国际产业园区建设,实现内外联动、抱团出海目标,如福建、江苏、山东、四川、陕西等;或是依靠拥有的深厚制造产业基础,部分内陆省份纷纷提出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方案,如河北、湖北、湖南、江西等;或是一些沿海、沿边省市区利用地理接壤优势,制定区域“一带一路”建设方案,如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广西、新疆等。

一系列政策的推进,以明确操作思路为着力点,进一步助力“一带一路”倡议在更广泛范围内凝聚共识、实现政策互通和战略对接。商业银行应根据政策着力点,把握未来“一带一路”金融机遇。一是通过发挥融资及财务顾问作用,助力企业“走出去”步伐,为境内外企业、大项目开展融资服务;二是利用部分区域地理优势,合理构建金融机构海外平台,积极开展资金结算、内外机构联动进行担保或者贷款等业务;三是积极针对区域内“一带一路”项目设立多个专项产业基金,实现项目资源的整合。


6. 电影产业有望再获资本市场青睐

2018年春节期间(2月16日至2月22日)全国电影票房累计高达63.66亿元,不但创下春节档电影票房新高,还较2017年春节期间的37.71亿元大幅增长68.81%,含单片在内累计突破100多项票房纪录,加冕史上最强春节档。大年初一当日,票房突破10亿大关,达到12.65亿,同比激增57%,实现了大幅飞跃。从近两年的票房数据来看,2016年,全国电影票房为457.12亿元,同比仅增长3.73%,是近年来票房增速最慢的一年。2017年,电影市场出现反弹趋势,全年电影票房达559.11亿元,同比增长13.45%。2018年1月,全国票房为49.4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创下历史同期最佳表现。

市场普遍认为,春节档电影票房再创新高,意味着国内电影市场将继续反弹,高额票房收益有望使电影产业再获资本市场青睐。近期,影视企业融资情况再度活跃。据投资中国等多家第三方市场机构的不完全统计,2018年1月,影视产业领域的企业融资案例30起,包括红鲤鱼影院、艺达影视、中影年年、余洲影视等,其中多家影视企业融资额超亿元。此外,1月还有多支主要用于投资电影产业的文化产业基金相继成立,其中多支基金的规模在10亿元级别。


点评:

2018年春节档期电影产业呈现四大特点,凸显市场逐步成熟:一是在线预售抢排片愈发关键,电商主导发行效果升级;二是市场的公平性不断提升,口碑发酵效应明显;三是观众不再盲目跟风,选片逐步趋于理性;四是三四线城市票房占比再度提升,占据半壁江山。2018年春节档期满意度得分为83.4分,是迄今为止春节档调查中的最高分。不仅观众对国产影片的认同感和喜爱度越来越高,更重要的是中国电影的科学综合评价体系已经建立,为新的电影创作提供了良好指引。

2017年3月,我国出台《电影产业促进法》,其作为中国文化领域的第一部法律,从国家层面将电影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使电影产业成为拉动内需、促进就业、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该法律颁布一年来,我国电影产业活力获得极大释放,市场秩序更加规范,人才成长愈发健康,影视企业融资再度活跃。值得关注的是,《电影产业促进法》规定电影院放映国产影片的时长不得低于年放映电影时长总和的2/3,这无疑为国产电影及影视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的保障。建议商业银行抓住政策利好关键期,积极支持影视传媒行业融资业务发展,针对影视行业轻资产、资本运作形势灵活丰富等特点,在提供传统融资方案的同时,积极尝试创新商业模式,在跨界互联、风投、并购、产业基金等表外业务方面给予综合金融支持,以实现超额收益。



二、国际速递



1. 全球电动汽车厂商积极抢占原料供应市场

随着电动汽车市场不断扩大,电动车原料价格迅速上涨,钴的国际价格在最近两年里上涨三倍以上,锂价格自2015年以来已涨了两倍。预计到2021年,电动车锂电池用钴需求将增至7.5万吨。为此,全球电动车企业开始积极抢占原料供应源头,以实现电动车生产计划。德国宝马和大众正与矿业企业进行协商,希望确保长期供应。丰田和松下也于近期宣布,将围绕纯电动车等车载电池用钴,商讨包括开发在内的事宜。此外,电动车制造商为巩固原料货源,直接入股锂矿公司似乎已成为最保险的方式。丰田日前以2.82亿澳元换取澳洲锂矿商Orocobre公司15%的股权,资金将用于扩大Orocobre位于阿根廷的碳酸锂年产能,计划从2017年的17500吨提高143%至42500吨。中国的比亚迪、长城汽车近年来也有投资锂矿公司的类似事件。


2. 2023年全球安防与监控应用传感器市场总值预计将达120亿美元

物联网正在为数字时代带来全新的体验,通过安全的数据流、科学的分析和专业的管理,将数据连接到关键的业务部门,实现更多高效的决策,是物联网的价值所在。传感器作为构建物联系统的采集终端工具,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据Frost&Sullivan的市场调研报告显示,预计到2023年,全球安防与监控应用传感器市场总值将达120亿美元。报告指出,由于基础设施老化情况严重,北美、欧洲、中东及非洲地区将占安防与健康传感器市场的主导地位,但由于经济设施建设快速及经济强劲增长,亚太地区增速仍然是最快的。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传感器制造商与供应商都将面临着竞争加剧的压力——价格战、产品同质化、缺乏通用的全球标准是行业面临的三个关键难题。



三、产业快讯



1. 工信部公布第八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

2月25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公布第八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名单的通知》,同意上海金山工业园区等15个产业集聚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优势类)”、天津滨海高新区华苑产业区等36个产业集聚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特色类)”。根据《通知》,示范基地建设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新型工业化发展新内涵和新要求,做好示范基地工作方案和产业发展规划实施等工作,实现规范发展和提质增效,加快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通知》要求,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指导推进国家、省级示范基地的建设工作,完善示范基地的培育体系;要强化政策引导,在产业规划布局、重大专项、技术改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等方面,集中资源予以重点支持;要注重信息收集、报送工作,加强典型经验宣传。《通知》指出,工信部将按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质量评价工作方案》有关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示范基地发展质量评价工作,实施“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对示范基地进行分级分类指导。


2. 工信部发布第二批绿色制造名单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发挥绿色制造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2月23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公布第二批绿色制造名单的通知》,确定了第二批绿色制造名单。第二批绿色制造名单中,包含绿色工厂208家、绿色设计产品53种、绿色园区22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4家。《通知》指出,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落实《通知》要求,高度重视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作,加快制定出台本地区支持绿色制造示范的配套政策,加强与相关产业政策的衔接,积极扶持先进绿色典型,充分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引领行业和地区绿色转型。要加强对绿色制造名单内有关单位及第三方评价机构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对不再符合绿色制造评价要求的单位,及时向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报送有关情况。


3. 四部门联合发文规范教育培训市场

近日,教育部、民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 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专项治理行动聚焦六类不规范行为,办学隐患和办学内涵兼治,校外培训和校内教育教学行为兼治,通过打“组合拳”系统解决问题。一是治理无资质和有安全隐患的培训机构,把确保学生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二是治理数学语文等学科类超纲教超前学等“应试”培训行为,把减轻学生校外负担放在最突出位置。三是治理学校和教师中存在的不良教育教学行为,把强化学校和教师管理提到更重要位置。

此次治理行动以四部委联合发文形式出现,是史上最严、行业内少见的高规格形式对培训行业发声,可见政府对全国K12培训市场的高关注度,以及整改行业的决心。此次整顿后,培训机构不仅资质将得以规范,教学内容也将受到监管。课程体系完善、标准化程度高的K12课外辅导龙头企业将受益。培训机构将进入全面监管、规范化时代。


4. 七部委发文促动力电池回收管理

2月26日,工信部、科技部、环保部等七部委印发《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鼓励车企、电池生产企业、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与综合利用企业等通过多种形式,合作共建、共用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渠道。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预测,动力电池的使用年限一般为5-8年,这意味着前期投入市场的新能源电池已基本处于淘汰临界点。从今明两年开始,动力电池将进入大规模的报废期,2018-2020年,全国累计报废动力电池预计将达12万-20万吨;到2025年,动力电池年报废量或将达到35万吨的规模。根据相关机构预测,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市场2018年可达50亿元的规模,2020年将突破100亿元,到2023年达到250亿元。《暂行办法》的实行,有利于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规范行业发展,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保障安全,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5. 环保部将制定蓝天保卫三年作战计划

2月27日,环境保护部召开例行发布会,介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情况。环保部表示,当前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明显,下一步将制定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同时加快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工作。据环保部介绍,《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实施以来,大气污染防治取得了阶段性明显进展,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点区域明显好转,《大气十条》圆满收官。环保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环保部将深入总结《大气十条》实施情况,制定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明确具体战役及其时间表和路线图,以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等重点区域为主战场,集中优势兵力,强化区域联防联控,确保三年取得更大成效。具体而言,在坚决调整产业结构方面,下一步将全面推进“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将所有固定污染源纳入环境监管,对所有重点工业污染源全面安装在线监控,明确无证排污和排放不达标企业最后改正时限,逾期依法一律关停;在重点区域实施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实现深度治理。在钢铁、焦化行业开展超低排放改造重大工程。在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方面,淘汰污染重的煤电机组,增加清洁电力供应;在重点地区,推动加大天然气和电力供给保障力度,大幅消减煤炭终端消费总量。在重污染天气应对方面,该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完善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体系,推进六个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尽快形成能力、发挥作用;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优化启动标准,压实应急减排清单措施,实施区域应急联动,力争使重污染过程缩时削峰。


6. 科技部、工商联签署部际合作协议,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

日前,科技部、全国工商联签署部际合作协议,就共同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进行工作部署。协议明确两部门将共同出台《关于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建立长效机制,共同组织开展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对接活动,联合调研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情况,加强工作沟通和信息交流,加强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指导等。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充分肯定了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成绩,高度赞扬广大非公经济人士及民营企业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智慧。他指出,党的十九大为我国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标志着我国民营经济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和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他提出,科技部应加强与全国工商联合作,培养民营企业家树立创新意识,大力提升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营造环境、加强服务,引导民营企业关注和投资基础研究,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7. 人社部等部门启动建立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工作

人社部、财政部近日共同组织召开会议,会同国家发改委、国家税务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启动建立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工作。我国第三支柱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正式进入制度建设启动阶段。从多层次(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来看,第一支柱即基本养老金方面,目前我国已经形成城镇职工+城乡居民两大制度平台,截至2017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超过9亿人,积累基金4.6万多亿元。第二支柱即企业年金(职业年金)方面,截至2017年底,全国已经有近8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参加职工人数达到了2300多万人,积累基金近1.3万亿元。今年2月1日,《企业年金办法》也已正式实施。此外,职业年金正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但目前第三支柱从十多年前启动探索至今没有明显进展,严重拖累了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进度。专家认为,启动建立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工作,不仅标志着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进入提速推进阶段,也意味着在基本养老金稳步提升、职业年金全面实施的基础上,我国养老保险待遇获得了第三重关键保障。


8. 中国企业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规模扩张与产业结构升级,中国制造正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并正在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2017年,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内的不少中国企业在海外进行大规模的并购。WIND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中国企业共发生并购8391起(含境内并购、出境并购和跨境并购),较2016年的5230起大幅增加;并购交易金额则达到了3.42万亿元,继续维持在高位。与以前不同的是,本轮并购并不是以资源型行业为主,而主要集中在高端制造业等行业,收购的标的也主要集中在西欧、日本等传统工业强国。在金属行业,2017年9月,中国忠旺宣布首宗国际并购,通过旗下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收购德国高端铝挤压企业乌纳铝业的控股权,业界认为将有力推动中国忠旺进军国际航空领域。在化工行业,2017年,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完成了对瑞士先正达的交割,收购金额高达430亿美元,刷新了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最高纪录,并改变了全球农药农种产业的格局。在汽车零配件行业,中国企业均胜电子通过旗下子公司均胜安全与TakataCorporation(高田)及其各区域子公司完成资产购买系列协议签署。在电子行业,海信在2017年收购了东芝电视,预期将于近期完成交割;TCL从惠普手中收购了Palm品牌。


9. 石化行业走上中高速增长新阶段

在近日举行的2018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指出,2017年,我国石化行业经济运行“率先走上了筑底反弹的新通道”。尤其是从增速来看,是在连续两年下降的情况下,近六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石化行业经过近三年的调整和震荡,已经走出低谷、走上了中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傅向升指出,2017年我国石化行业在去产能、调结构、创新能力建设、绿色发展等重点工作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同时,我国石化行业仍然存在着许多挑战和制约因素,其中比较突出的有:资源制约日益严峻,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投资连续下降,此外,研发投入偏低、新旧动能转换慢、效益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以及贸易摩擦加剧等因素也都制约着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傅向升分析,2018年我国石化行业发展机遇和经济运行的有利因素较多。2018年我国石化行业经济运行的总目标是,全行业主营收入增长10%左右,超过15万亿元;利润总额增长约5%,接近9000亿元;进出口总额增长约10%,超过6300亿美元。


10. 电力消费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17-2018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电力供需延续总体宽松态势,区域间供需形势差异较大。2017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6.3万亿千瓦时,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6%。综合考虑宏观经济、服务业和居民用电发展趋势、大气污染治理、电能替代等各方面因素,预计2018年电力消费仍将延续2017年的平稳较快增长水平。考虑到2017年高基数因素,在平水年、没有大范围极端气温影响情况下,预计2018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5.5%左右。预计全年全国新增装机容量1.2亿千瓦左右。预计2018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9.0亿千瓦,煤电装机容量10.2亿千瓦、占全国装机比重53.6%,比2017年底降低1.5个百分点。2018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宽松、部分地区富余,局部地区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


11. 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成为为数不多的、同步参与国际竞争的、产业化占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一是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据国家工信部电子信息司统计,2017年我国多晶硅产量24.2万吨,同比增长24.7%;硅片产量87GW,同比增长34.3%;电池片产量68GW,同比增长33.3%;组件产量76GW,同比增长31.7%。产业链各环节生产规模全球占比均超过50%,继续保持全球首位。二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目前,我国光伏产业中先进技术产业化正在加速推进。黑硅技术、PERC\N型电池技术成为当前电池企业技改的主流方向,以应对高效电池片市场需求量的快速增长。三是生产成本显著下降。在技术进步及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改造的共同推动下,我国领先企业多晶硅生产成本降至6万元/吨,组件生产成本降至2元/瓦以下,光伏发电系统投资成本降至5元/瓦左右,度电成本降至0.5-0.7元/千瓦时。四是企业效益持续向好。受惠于市场规模扩大,企业出货量大幅提高,同时由于技术工艺进步带动生产成本下降,我国光伏企业盈利水平明显提升,上游硅料、硅片、原辅材以及下游逆变器、电站等环节毛利率最高分别达到45.8%、37.34%、21.8%、33.54%和50%。五是区域布局逐步优化。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在北美、欧洲、亚洲,包括南非等地都进行了布局,开始形成初具规模的全球布局格局。如在欧洲,就有包括晶科、正太、天合、中电等企业集团进行投资生产;国内布局方面,2017年,我国光伏产业中的硅料、长晶等环节开始往西北、西南等能源富集地区转移,高效电池组件则布局于产业配套较好的长三角等地区。这样的区域调整,有望优化改善我国光伏行业目前存在的不良布局。


12. 法规、标准陆续出台,快递行业绿色发展更有成效

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发布会上表示,去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完成了400.6亿件,同时,业务量的剧增带来庞大的“快递垃圾”。马军胜指出,随着《快递暂行条例》《快递封装用品》系列国家标准陆续出台,以及社会各方努力,快递行业绿色发展将更有成效。国务院常务会议2月初通过的《快递暂行条例》提出,根据快件包装总量庞大、种类繁多、增长迅速的特点,建立绿色生产消费的制度导向,从行政法规立法层面对快递业的绿色发展予以引导和保障。新修订的《快递封装用品》系列国家标准亦在近日发布,将于2018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国标根据减量化、绿色化、可循环的要求,对快递包装减量提出新要求,并提出“快递包装袋宜采用生物降解塑料”,增加生物降解性能等要求。


13. 我国天然气进口量或将进一步扩大

2017年全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稳步增长。由于刚需提升,2018年天然气进口量有望进一步扩大。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我国天然气进口685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6.9%;进口金额1573.9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4.5%。2017年冬季,虽然中石油协调各方增加管道气供应,但管道气进口受制于管线建设,进口增长有限。而液化天然气(LNG)操作灵活,调配方便,成为2017年冬季我国天然气市场的供应主力。随着我国天然气市场能源转型步伐持续加快,我国对相对廉价的境外天然气资源的需求或与日俱增。预计未来5年,在国内下游天然气消费量快速增长,而国内供应量还有待提升的形势下,进口天然气的比重将逐步增加。预计到2022年,我国进口天然气总量或达到1730亿立方米,为2017年进口量的1.52倍,5年复合增长率为7.78%。


14. 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2019年有望达6000亿元

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数据,2011-2016年,我国医疗技术与医疗器械行业收入的年平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0.7%,远高于全球3%左右的年平均复合增长率。2017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延续了近几年的高增长趋势。业内人士认为,政策、市场和新技术依然是影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三大主要因素。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医疗器械产品向定制化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市场竞争进一步激化;早筛技术、人工智能、3D打印、医疗机器人、石墨烯等新材料技术的发展,为医疗市场带来颠覆性革命。预计到2019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到6000亿元左右,其中影像设备、体外诊断和高值耗材占据医疗器械市场的前三大部分,分别占到总市场规模的19%、16%及13%。


15. 交通运输结构调整,铁路领域国企混改试点扩围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关要求,2018年我国交通运输结构将进行调整,减少公路货运量,增加铁路货运量。目前,调整工作已经启动,其中包括着眼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在铁路领域扩大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范围。1月底,中国铁路总公司举行“调整运输结构增加铁路运量”签约仪式,其所属18家铁路局集团公司与50家大型企业在京签署了年度运量运能互保协议,标志着铁路总公司今年调整运输结构,增加铁路货运量战役提前展开。据悉,2018年铁总将落实公司制改革“三步走”目标,加快构建新的运行机制,实现公司治理高效运行。同时,研究各专业优势公司和科技型企业实施混改方案,引入社会优质资源,构建市场化运行机制,促进铁路资本与社会资本融合发展。加强对股权转让、引入外部投资者等事项的分析论证,依法推动合资合作。


16. 全国首条超级高速公路将建设,支持自动驾驶

浙江省将建设全国首条超级高速公路,据悉,该公路将打造为环杭州湾智慧高速公路示范工程,也是湾区通道的核心部分之一,计划2022年杭州亚运会前建成。在这条超级高速公路上,将构建大数据驱动的智慧云控平台。通过智能系统、车辆管控,有效提升高速公路运行速度,使车辆平均运行速度提升20%-30%。近期来看,超级高速公路能实现自由流收费,远期则将构建起车联网系统,全面支持自动驾驶。


17. 春节过后国内钢价小幅上涨

春节长假过后,国内现货钢市实现了“开门红”。在建筑钢市场上,价格小幅上涨。全国主要市场主流规格螺纹钢产品的均价为每吨4176元,较节前小幅上涨42元。在板材市场上,价格总体也呈现上涨态势。热轧板卷价格稳中有升,全国主要市场主流规格热轧产品的市场均价为每吨4178元,较节前上涨20元。中厚板价格小幅上涨,全国主要市场主流规格普中板的平均价格为每吨4185元,较节前上涨38元。专家分析认为,受节前商家冬储以及节日期间新资源到货的影响,节后钢材的市场库存增幅较大。不过,钢厂内的库存水平整体偏低,所以钢厂的挺价意愿较强,这对现货钢价形成了一定支撑。同时专家指出,节后钢市的实质性需求释放尚需要一定时间,短期内钢材价格仍将震荡偏强运行。


18. 天津将从四方面着手发展住房租赁市场

2018年,天津将从四方面发力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进一步完善住房租赁市场“天津模式”。一是大力发展长期租赁,今年计划新增长期租赁住房2.8万套、190万平方米。二是保护租赁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天津将为租房群体提供积分落户、子女入学、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租房群体权益。三是支持专业化、机构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天津将全力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经纪机构、物业服务企业设立子公司拓展住房租赁业务,引导相关国有企业转型为住房租赁企业。四是加快构建住房租赁“服务+监管”一体化信息平台。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住房租赁发展深度融合,打造“互联网+住房租赁”新模式。



四、行业数据



1. 2月份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PMI继续运行在景气区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有所放缓,但仍延续扩张。2月份,制造业PMI为50.3%,环比回落1.0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速有所放缓。从历史数据看,春节所在月份的PMI大多会出现一些调整,2月份该指数的回落属于正常波动。本月制造业PMI总体延续扩张态势,高技术制造业继续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扩张加速,企业对未来发展预期继续看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但高于去年同期0.2个百分点,非制造业总体仍保持较高的景气水平。服务业保持较快发展,建筑业景气度回落。


2. 1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稳中有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1月份,在分类调控、因城施策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继续作用下,70个大中城市中15个热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继续保持稳定。从环比看,有7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下降,降幅在0.1至0.4个百分点之间;深圳、杭州和福州3个城市持平。从同比看,有11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下降,降幅在0.1至3.4个百分点之间,这些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低于上年同期水平。1月份,经初步测算,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由上涨转为下降,二手住宅销售价格涨幅连续16个月回落,本月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分别比上月回落0.2和0.4个百分点;三线城市同比涨幅分别回落0.4和0.3个百分点。70个大中城市中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二手住宅销售价格降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分别比上月回落0.3和0.2个百分点;三线城市环比涨幅分别回落0.1和0.2个百分点。


3. 2017年我国钢材出口量同比下降30.5%

中国海关总署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我国钢材出口7543万吨,同比下降30.5%。从四大类钢材品种来看,2017年,我国出口板材、棒线材、管材和角型材分别为4307.7万吨、1606.1万吨、872万吨和321.2万吨,分别同比下降10.3%、61.1%、9.8%和35.9%。从出口国来看,2017年,我国对东南亚七国出口钢材2278万吨,占出口总量的30.3%;对韩国出口钢材1140万吨,占15.2%;对中东九国出口钢材629万吨,占8.4%;对欧盟七国出口钢材374万吨,占5.0%;对南美洲六国出口钢材451万吨,占6.0%。

2017年,我国钢材进口量达1330万吨,同比增长0.6%。从四大类钢材品种来看,我国进口棒线材、管材、角型材分别为120.7万吨、40.6万吨、38.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0%、3.1%和18.0%;进口板材1106.2万吨,同比下降0.2%。


4. 2017年我国粮食增产0.3%

根据统计局日前发布的《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全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11222万公顷,比上年减少81万公顷。全年粮食产量61791万吨,比上年增加166万吨,增产0.3%。全年棉花产量549万吨,比上年增产3.5%。油料产量3732万吨,增产2.8%。糖料产量12556万吨,增产1.7%。茶叶产量255万吨,增产6.0%。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431万吨,比上年增长0.8%。全年水产品产量6938万吨,比上年增长0.5%。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5281万吨,增长2.7%;捕捞水产品产量1656万吨,下降5.8%。全年木材产量7682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2%。全年新增耕地灌溉面积109万公顷,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44万公顷。

(编辑:雨田师兄)

这里未来可能是本区域最专业的产业·金融·商贸知识库


东  吴  财  经

DONGWU CAIJING

全球视野|区域资源

聚焦苏州实体产业、金融、消费,专为创新者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