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天雷滚滚的雷
社区团购是一个典型的流通业态,其承担的社会职能是把商品从产地、工厂流通到顾客手上。
1 流量推动阶段
2015年前后,微信群和微信支付的普及,使得组织电商流量的门槛大幅降低了。于是就出现了大量的团长做社区团购。这个时期,社区团购主要是分散的、零星的销售,规模很小。
2020年前后,以美团、拼多多、阿里为代表互联网巨头大举入场社区团购。这些巨头本身就拥有巨大的流量。通过利用他们的主站给社区团购业务导流,使得他们的社区团购业务的流量成本大幅的低于一般的社区团购公司。互联网巨头的入场,一方面降低了社区团购业态的流量成本,一方面扩大了社区团购业态的流量规模。到2021年底,我国每天大约已经有一亿人次通过社区团购购物。
这一阶段市场进化的基础逻辑是零售环节流通成本下降和效率提升,带来顾客购买的增加。
一是美团优选的成本比多多买菜高。首先由于拼多多做零售的时间比美团长,业务管的更顺手。其次拼多多的主站流量主要在下沉市场,与现在的社区团购人群重叠度高;而美团的主站流量主要在高线城市,与现在的社区团购顾客群体重叠度比较低,所以多多卖菜的流量成本要比美团优选低一些。
美团撤城只是发生在流量驱动阶段向流通驱动阶段转换阶段的一个必然现象,不必过度解读。也不排除在美团的流量成本优化之后,再重新进入这些城市的可能。
社区团购平台比较彻底的执行了“预售+自提”的机制,把自己的库存周转天数控制在1天左右,大幅的提升了流通效率。效率的提升为降本提供了可能,但是效率提升并不带来成本下降,而是要辅以一定的条件。首先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其次是精细化运营。
线下实体连锁便利店的仓配模型是“城市中心仓+门店终端”的两级模型,这个模型的仓配成本大约是3%。而社区团购平台的仓配成本在10%左右。
以连锁超市和连锁便利店为代表的实体零售企业,天然的具备低成本的硬件条件:仓库可以直接接收和分拣社区团购的商品、门店可以作为标准化的提货点。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实体零售企业的库存周转天数大约是35天,比社区团购平台落后很多。接下来需要通过引入预售的机制把效率提升起来,让低成本的优势更大的发挥作用。
总而言之,团购平台有效率优势,但是成本太高,接下来的核心任务是降成本;实体店有成本优势,但是效率太低,接下来的核心任务是引入预售机制提效率。这两件事情都不容易,没有个三五年的时间完不成。在这个过程中,社区团购“出货快,加价率低”的特征会越来越明显,吸引更多的供应商和顾客,从而推动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张。
目前的时点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折期。一方面大规模流量/资本涌入的过程结束了,一些过激的市场行为需要在这个阶段修正。另一方面运营改进刚刚开始,运营改进本就是一个细工慢活,不太容易被外界看见,所以很多人就看不到了曙光,产生了悲观情绪。
现在回头看,资本团烧钱扩张,有其不合理的地方,但是确实在客观上推动了社区团购市场的发展,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事物的另一面,有很多实体零售企业也在2021年前后放弃了社区团购业务。一个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总是左倾或者右倾的。左倾和右倾不断转化的过程,也是推动事物发展的过程。
眼下,地方团的生存环境是比较好的。一方面地方团的成本优势比资本团好;另一方面地方团的效率优势比本地的实体零售企业好。这段时间,地方团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扩张:1、在经济配送半径内开拓团点;2、与本地连锁店合作,利用连锁店的网络拓展业务;3、扩张SKU;4、提货点的标准化建设。最后两点是容易被地方团忽略的,这两点决定了地方团能不能在几年后升级成一个正轨的、长期生存的零售企业;或者说能不能从游击队成长为正规军。
3生产推动阶段
这一阶段推动社区团购市场继续增长的主要动力是生产商的提效降本。
由于社区团购业务是全程在线化、数字化的,最终会实现全面的网络化。厂家只要接入这个网络,就可以根据网络里的数据安排生产和配送,无效生产和无效物流将减少。越来越多的厂家到这个网络里开展业务,从而推动社区团购市场的第三波增长。
中国快消品的流通效率大致是从厂家出库后,70天到顾客手上。其中一个月左右在经销商库房,一个月左右在零售企业卖场,在路上还有几天的时间。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把在零售企业卖场的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压减成一天左右。第三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把原来在经销商库房的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压减掉。有两种可能的路径:
一是零售企业大量预售厂家的库存(而非经销商的库存),厂家把库存甚至产能提报给零售企业,零售企业组织预售后,厂家根据预售量安排生产/发货到零售企业仓库。这样做,价格优势是比较明显的,但是顾客等待的时间会比较长,我们称之为长周期预售。
二是建立在零售大数据的积累上,当大数据已经可以比较精确的预计商品的销量,是否预售就不重要了。厂家可以根据预估的销量备货到零售企业库房,从而减少顾客等待的时间。
第三波增长的一个直观体现是社区团购场景下可售SKU数量的持续、快速的增长。与之同时发生的是去经销商化。经销商的价值是平衡厂家生产速度和零售商销售速度的差异,随着快消品流通的全面数字化,这个差异会越来越小,所以经销商的生存空间就会被挤压。厂家与零售企业直接交易的比例也将随之逐步扩大。